聯系人: |
張經理 18634308899 |
聯系人: |
陳經理 13513514158 |
電 話: |
0351-2829168 400-186-8688 |
公司郵箱: |
taifengyuan0351@163.com |
公司地址: |
太原市萬柏林區迎澤西大街創升科技大廈西區四層D42號 |
|
|
熱點新聞 NEWS |
 |
|
工信部:倡導2加26城市鋼鐵產能以電爐鋼形式轉至其他地區 |
發表于:2017/12/15 |
“中國的去產能是主動的自我調整,更是為全世界做出了貢獻。”12月2日,在全聯冶金商會2017年企業交流大會上,工業和信息化部原材料工業司巡視員駱鐵軍指出,未來,政府應從合理布局、完善標準、維護公平的市場秩序入手,促進鋼鐵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
“廣大民營鋼鐵企業積極響應國家去產能號召,既是此次去產能工作的參與者、奉獻者,也是受益者。”駱鐵軍表示,“總結去產能的成功之處,第一是堅持了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去產能,產量由市場調節;第二是中國鋼鐵的去產能是主動的自我調整,更是為全世界做出了貢獻;第三是全面取締地條鋼,清除了鋼鐵行業的毒瘤。”
駱鐵軍指出,經過多年發展,我國已經形成了國有和民營企業相互促進、相輔相成、共同發展的格局。民營鋼鐵企業已占我國鋼鐵行業的半壁江山以上,尤其是近年來,民營鋼鐵企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逐步由粗放發展、產能擴張向規范化經營轉變,環保投入力度加大,環保水平普遍提升;主動積極實施兼并重組,出現了一些兼并重組的好案例;加快走出去步伐,一些產能合作項目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落地。但我們也要看到,當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正處于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的關鍵階段,民營鋼鐵企業在貫徹新發展理念,深入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1全面取締“地條鋼”成效初顯
駱鐵軍表示,全面取締“地條鋼”取得的成效可以總結為以下5個方面。
一是市場秩序明顯改善。較長時間以來,“地條鋼”一直低質低價侵占鋼材市場,擠壓正規鋼鐵企業的發展空間。徹底取締“地條鋼”產能,扭轉了鋼鐵行業“劣幣驅逐良幣”的局面,市場環境得到了有效凈化。
二是行業效益明顯好轉。2016年以來,我國鋼鐵行業積極去產能,2017年又徹底取締了“地條鋼”。得益于此,我國鋼材市場供需矛盾得到有效緩解,鋼材價格逐步回歸合理區間,從根本上扭轉了2015年全行業虧損的局面。
三是鋼材質量明顯提升。中(工)頻爐生產“地條鋼”的過程是“物理熔化”的過程,無法保證產品質量。“地條鋼”一旦流入建筑鋼材市場,用于住宅建設甚至是高層住宅或重點工程建設,將形成重大安全隱患,危及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和公共安全。徹底取締“地條鋼”產能,大大降低了緣于建筑用鋼材質量低劣的“豆腐渣”工程出現的概率,提高了建筑安全保障水平。
四是廢鋼資源利用回歸正常。由于“地條鋼”企業占據了大量廢鋼資源,正規電爐生產企業只能高價購買廢鋼,且要正常納稅,造成企業只要用電爐生產就虧損的局面,進而導致普鋼企業的電爐不是關停就是“電爐轉爐化”,嚴重制約了電爐的發展。隨著“地條鋼”的出清,廢鋼資源逐漸流向正規企業,提高了廢鋼的利用率,以前關停的正規電爐企業逐漸開始恢復生產。同時,廢鋼資源的釋放使得鐵礦石需求的增長有所放緩,進口鐵礦石價格相對平穩。
五是進出口秩序明顯改觀。隨著“地條鋼”的出清,鋼材市場秩序得到改善,“地條鋼”以合金鋼名義低價出口,沖擊國際市場的現象得到根本改變。1月~10月份,我國鋼材出口量同比下降30.4%,出口金額反而提高3.9%,鋼鐵貿易摩擦頻率大幅下降。
2去產能成果需要全行業共同維護與珍惜
“當前鋼鐵行業去產能成效逐步顯現。行業總體供需關系明顯改善,企業生產經營形勢明顯好轉,效益大幅增長。這些成果來之不易,需要行業內所有參與者共同維護與珍惜。”駱鐵軍指出,“從鋼鐵企業的數量和產能上看,民營鋼鐵企業占一半以上。因此,民營鋼鐵企業與國有鋼鐵企業一樣,都是維護鋼鐵行業健康秩序的主要力量。在企業的發展中,民營鋼鐵企業要自覺做愛國敬業、守法經營、創業創新、回報社會的表率,始終自覺貫徹、執行國家的各項政策規定,自覺做鋼鐵行業長期穩定、健康持續、規范發展的參與者、建設者、守護者。”
駱鐵軍對鋼鐵企業如何維護鋼鐵行業健康秩序做了進一步闡述。
一是要依法依規推進企業發展,決不觸碰新增產能紅線。他表示,鞏固好去產能來之不易的成果,關鍵是要管住新增產能。在國家鋼鐵去產能的大力推進下,鋼企違規新增產能的行為總體上得到了遏制,但去年以來,尤其是今年初以來,行業形勢大幅好轉,很多企業開始蠢蠢欲動,巧立名目,千方百計擴產能。在進行產能置換時,他們刻意曲解國家政策,企圖利用普鋼和特鋼的轉換來擴大產能;大玩數字游戲,甚至將早已不存在的產能拿出來置換。在兼并重組時,一些企業的主要目的不是發揮企業重組的協同效應,而是為了擴大產能。“我們不應該忘記2015年行業的嚴峻形勢,不應該好了傷疤忘了疼。嚴禁新增產能不是禁止鋼鐵產業所有投資,也不是禁止一切冶煉設備的建設,企業要嚴格按照國家有關政策規定,做好產能置換工作,同時合理安排企業在裝備升級、布局優化、改造提升等方面的投資,確保產能不增加。當前,我們正在修改鋼鐵行業產能置換實施辦法,將結合新形勢、新要求,對鋼鐵行業產能置換有關規定進一步予以明確,預計年底前就可以出臺。”駱鐵軍強調,“對違規新增產能的行為,工信部將和發改委會同相關部門堅決查處。希望廣大鋼鐵企業不要心存僥幸。”
二是堅決守護去產能成果,嚴防已化解的產能死灰復燃。當前去產能的成果,是國家、地方和企業付出了艱辛的努力,共同取得的,我們要上下一心堅決鞏固住。只有這樣,才能避免企業惡性競爭,保障合理盈利空間,也才能有更多的資金和精力,為企業創新發展、引領發展、由大到強提供保障。“我們不能低估地條鋼死灰復燃、已化解產能重新復活的嚴峻形勢。近期,黑龍江省就發生了地條鋼死灰復燃事件(相關閱讀:頂風作案!中央高壓禁令下,這東西又死灰復燃!),部際聯席會議已向全國通報處理情況。”駱鐵軍說,“守護去產能的成果,是我們大家共同的責任和義務。廣大企業首先要從自身做起,發揮好帶頭和表率作用,并在堅決守住底線的同時,努力發揮好監督作用,對違規新增產能、地條鋼生產、已化解的產能死灰復燃等情況,要積極向地方政府部門反映。”
三是穩定鋼材市場價格,保持行業長期健康發展。當前,在局部地區,個別鋼材品種出現了暫時的供需緊張問題,這是一個階段性的現象。鋼鐵生產企業要發揮好鋼材供給市場“風向標”和“穩定器”的作用,從維護去產能來之不易的成果、助力行業長久健康發展的角度出發,合理制訂鋼材出廠價格,不參與跟風炒作、不哄抬價格,將鋼企利潤維持在合理區間,避免造成新一輪鋼鐵項目大上潮,陷入邊減邊增的歷史怪圈。
四是實現綠色發展,主動作為。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十九大報告用了相當大的篇幅,對加快生態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作出部署,提出要推進綠色發展和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明確“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打贏藍天保衛戰”。“黨的十九大報告,從宏觀和微觀兩個層面,有針對性地對我們的工作提出了具體要求。”駱鐵軍指出,隨著北方采暖季的到來,“2+26”城市環境綜合治理逐漸深入。這是貫徹十九大精神提出的美麗家園理念,保障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的一個縮影。
3實現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
駱鐵軍說:“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我國經濟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質量發展階段。這既為我國實體經濟指明了發展方向,也為更好發揮政府作用明確了目標。在這場由高速發展向高質量發展的轉變中,鋼鐵企業必須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推動經濟發展質量、效率、動力變革,著力構建市場機制有效、微觀主體有活力、宏觀調控有度的市場經濟體系。”他認為,政府推動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要將解決好以下3個問題作為工作重點。
一是布局的問題。“鋼鐵工業布局的問題,既是各企業要思考的問題,也是政府要思考的問題。”駱鐵軍表示,比如,城市鋼廠的搬遷、北重南輕的產能轉移問題,等等這些,都是需要政府規劃好的。再比如,在我國西南、西北地區,鐵礦石進口后逆長江而上,運輸成本很高,而本地廢鋼資源,特別是廢鋼輕薄料又很難消化。取締“地條鋼”之后,西南、西北地區,以及東南沿海一帶富余出大量廢鋼資源。我們應該在不新增產能的情況下,引導這些地方通過產能置換,發展短流程的電爐煉鋼。目前,國家正在倡導“2+26”城市的企業將鋼鐵產能以電爐鋼的形式,向西南、西北和東南沿海地區轉移。這樣,中國大的鋼鐵布局就基本確定了。
二是完善標準,實現高質量發展。“特別是螺紋鋼建筑標準,一直在修訂,但各方面意見一直也沒能達到統一。目前,鋼協已將該標準修改完成,并上報到了國標委。今后,我們要更加強調通過提高標準來促進建筑材料質量進一步提高的重要性,推動鋼鐵工業實現高質量的發展。”駱鐵軍說。
三是要維護公平的市場秩序,監督引導各地做好產能置換。開展產能置換工作時,應注意有6種產能不能用于置換,即列入去產能任務的產能、享受獎補資金和政策支持的退出產能“地條鋼”產能
落后產能
在確認置換前已拆除主體設備的產能
鑄造等非鋼鐵行業冶煉設備產能
“目前來看,企業想不通過產能置換就新增產能是不可能的。”駱鐵軍表示,“未來,我們還要繼續指導各地做好去產能工作,積極推進行業轉型升級,按照十九大報告的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希望全體鋼鐵人能夠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上,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不斷推動我國由鋼鐵大國向鋼鐵強國邁進。” |
〖 打印 〗 〖 關閉本頁 〗 |
|